一、什么是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
一、PH值
1、PH值对水生生物及水质的影响
PH值低于6.5时,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鱼体组织缺氧,尽管此时水中溶氧量正常,鱼类仍然表现出缺氧的症状。另外,PH值过低时,水体中S2-、CN-、HCO3-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HCN、CO2;而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则变为络合物,使他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为减轻。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2、PH值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过高或过低都将造成养殖的低产量,大部分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
二、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三、氨氮
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有很大毒性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如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如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四、亚硝酸盐氮
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五、硫化物
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指硫化氢的毒性,其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组织与血液,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同时可使组织鼾声凝血性坏死,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硫化物的浓度(以硫计)不超过0.2mg/L。对于某些特种鱼类或苗种养殖中,硫化物的浓度应在0.1mg/L以下。其毒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养鱼的水质有什么要求?
问的不好。
一般来说,要合格的自来水。要晾水或爆气。温度和缸内相差不能太大,相差过大换水时要少量多次换。硬度过大时要用一定方法软化水。
缸中的水,要适宜鱼品种的要求。一般来说,要先养水后养鱼,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如是不吃草的鱼,又有灯的话,最好放底沙或泥种点易生的水草。水草缸对硝化菌的要求比较低。
鱼缸千万不能被阳光直射,但可以有散光。 种水草要有灯光。
三、养殖娃娃鱼的水质要求是什么?
成体池要求水质清新,浮游动物和敌害生物量少,透明度为50~60厘米,成体池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娃娃鱼的摄食和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好,成体摄食能力强,体质健壮,发病就少。
四、养殖娃娃鱼水的碱在多少才适合养?
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五、养蓝鳌虾的水质要怎么样的,是软是硬,需要注意什么,喂什么?
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就行了,不要太硬。注意溶氧充足(3mg/L以上),水温稳定。杂食性,谷物、螺蛳、河蚌、水蚯蚓等底栖生物、鱼、水草、水藻、浮游动物,硬颗粒饲料也可以。
六、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因为质量标准体现的是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含量,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也是制定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基础,是广义的质量标准,适用所有环境,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质量标准,一并考虑经济技术条件等,限制污染物的排入,是特定的质量标准,适用指定的物质-污染物。
1、水质量标准
对水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水质量标准按水体类型分为地面水质量标准、海水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等;按水资源的用途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业用水水质标准、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和各种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等。由于各种标准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和要求的不同,同一污染物在不同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值也是不同的。例如,铜的标准值在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中分别规定为1.0毫克/升、0.1毫克/升和0.01毫克/升。
世界各国制定的各种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多寡不一,项目最多的是苏联颁布的地面水水质标准,正式颁布的有420多项,未正式颁布的还有200多项。多数国家的地面水水质标准中都规定有酚、氰化物、砷、汞、铅、铬、镉等主要项目。中国1979年修订颁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关于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列有53个项目。为了有效地控制地面水污染,中国正在制订《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国已颁布的水质标准还有《海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
2、大气质量标准
对大气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颁布了大气质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二氧化硫、飘尘、一氧化碳和氧化剂的大气质量标准。
中国在1962年颁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首次对居民区大气中的12种有害物质规定了最高容许浓度。1982年 4月颁发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为三级:一级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二级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三级标准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列有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学氧化剂(O3 )等项目。每一项目按照不同取值时间(日平均和任何一次)和三级标准的不同要求,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浓度限量。
此外,还有一种大气质量标准是规定工厂企业生产车间或劳动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或污染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这种标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间歇(只在工作时间内)的长期接触中不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美国、苏联等国家对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场所的空气中污染物规定有最高容许浓度。中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关于生产室作业地带空气中有毒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列有氨、苯等120个项目。
现用的最新的大气质量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土壤质量标准
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含量所作的规定。土壤中污染物主要通过水、食用植物、动物进入人体,因此,土壤质量标准中所列的主要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和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土壤质量标准的制订工作开始较晚,只有苏联、日本等国制定了项目不多的土壤质量标准。苏联土壤质量标准中列有 DDT、六六六、砷、敌百虫等十多个项目,日本有镉、铜和砷等项目。
最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4、生物质量标准
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最高容许含量所作的规定。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土壤、食物链或直接接触而进入生物体,危害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食品(粮食、肉类、乳类、蛋类、瓜果、蔬菜、食油等)中的农药残留量。美国、日本、苏联等也规定了许多污染物和农药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量。例如日本厚生省1973年 1月颁布的农药残留标准,对大米、豆类、瓜果等30多种生物性食品中的铅、砷、DDT、六六六等 17种污染物规定了残留标准。中国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对汞、砷、铅等有毒物质和一些农药等在几十种农产品中的最高容许含量作出了规定。
class=link-card>
class=title-section>环境质量标准 - 搜狗百科
class=content-section>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它是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也是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环
class=link-section>
%E7%8E%AF%E5%A2%83%E8%B4%A8%E9%87%8F%E6%A0%87%E5%87%86